首页 / 培训赋能中心 / 技术知识分享 / 信息化项目审计前期阶段-初步设计概(预)算审计
信息化项目审计前期阶段-初步设计概(预)算审计
更新时间:2025-08-06 09:16:26

大型信息化建设项目立项后,需进行初步设计概算评审或预算论证、申报。主管单位或上级组织要按流程组织相关机构评审概(预)算编制,审批通过方可进入下一环节。初步设计概(预)算审计是确定项目建设规模与造价的关键环节,对大型信息化建设项目意义重大。该阶段的审计工作的有效执行有助于统筹设计的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减少因论证、统筹不足带来的实施风险;能在实施阶段更好地控制成本、减少投资缺口、提高投资绩效;同时,在项目前期划定隐形红线,可推动各利益相关方完善内控制度、加强造价管控、减少投资浪费。下面将从初步设计概(预)算审计方法与要点、审计所需材料、审计常见问题与表现形式三个方面对初步设计概(预)算审计进行简单介绍。


初步设计概(预)算审计方法与要点


初步设计概(预)算审计主要采用现场踏勘、审阅法、市场调查法、分析性复核、标准图审计、分组计算、对比审计、成本度量等多种方法,重点审计项目方案及概(预)算设计的合法合规性、真实合理性等。在该阶段审计过程中,主要审计要点如下:

1.审计管理及决策流程合规性:查看初步设计方案及概(预)算申报程序是否合规,是否履行“三重一大”等决策审批流程及主管部门审批。

2.审计项目初步设计概(预)算方案内容完整性:检查设计总概(预)算内容是否完整、是否符合上级编制要求,与设计图纸或实施方案是否一致。

3.审计项目初步设计概(预)算方案合理性、可行性:审计初步设计概算是否符合批准的计划任务书等要求,是否在批准投资估算限额或设计限额内。

4.审计设计方案可行性:审计项目是否完整、有无全面统筹规划,是否考虑整体负载及长远发展,评估方案实施是否存在不可靠风险。

5.审计概(预)算编制依据合规性:审计采用的定额、价格、取费标准等是否符合规定,定制软件开发等特殊费用有无合理测算依据。

6.审计设计方案及概(预)算资料完备性:审计概(预)算文件是否全面反映设计要求,有无缺项、漏项等情况,是否列入设计外项目。

7.审计概(预)算费用测算合理合规性与真实准确性:审计设备材料等是否与设计相符、价格是否合规,硬件配置及价格来源是否合理,通用软件采购价格审核是否合规,非标准设备等估价是否合理。同时,审计工程量计算、定额指标套用、费用计取等是否准确合规。

8.审查工程其他费用:检查列项是否齐全合规,系统集成费等取费是否符合规定,硬件集成费计取及实施方资质是否合理,集成费按硬件设备费用3%-7%计取。

由于信息化建设项目类别多,除上述内容,以下几类有特殊审计要点:

(1)定制软件开发概(预)算审计要点:重点关注功能点计数的合理性及准确性。依据项目功能需求,审查计数是否准确、规则是否合规;计算时是否对类似功能复用及不同阶段需求影响进行因子修正;结合行业基准数据计算工作量;选取相关调整因子系数;复核工作量并折算人月工作量;确定人月工资单价并计算成本;计算直接非人力成本,且其占比需符合同类行业水平;注意间接成本等不应单独计取。

(2)信息化运维成本审计要点:信息化运维成本审计需聚焦软件规模估算、工作量测算与成本构成复核三个核心环节:

首先,依据明确功能需求(或结合隐含/未来需求运用规模变更调整因子)审查功能点计数规则符合性及计算准确性,科学估算软件规模;基于功能点及行业功能点耗时率基准数据计算工作量上下限和最可能值,并选取运维水平、能力、系统特性等调整因子修正后折算为人月工作量。

其次,全面复核成本构成:一方面,需基于人月综合单价(含直接人力成本、间接非人力成本分摊及开发方毛利润)结合人月工作量计算得出相应成本;另一方面,需单独核算直接非人力成本,包括软件运维费(成品/定制软件、信息资源维护)、硬件设备维保费(服务器/存储/网络/安全等设备)、基础设施维保费(机房设施、通信链路)、安全测评与服务费(等保测评、密码测评、安全服务)、其他运维服务费,以及业务费(差旅/培训/评审等)、采购费(专用设备/软件/专利等)和其他直接项目费用,此部分成本占比需符合同类行业水平。

需注意,人月单价已包含的间接人力成本及间接非人力成本严禁重复计取;同时,信息资产运维总投资与信息资产总价值、信息系统建设总投资的占比为信息系统运维经济性审计事项评价的重要指标,在电力、石油化工等重资产行业中,资产系数法也多作为信息化项目运维费用审计的参考依据。

(3)信息化建设项目其他费用审计要点:审计建设单位管理费等费用。审核建设单位管理费是否超相关规定;设计费等是否符合文件规定;第三方测评费按实际需要列项并评估;审核基本预备费计取是否合理。


初步设计概(预)算审计所需资料


初步设计概(预)算审计中,除项目立项阶段资料外,还需重点审查以下文档:项目请示及批复文件;项目审查意见函;项目建议书;项目任务书;项目设计方案;初步设计方案及概(预)算详细资料;设计图纸及说明;概(预)算明细表;项目建设情况说明;项目造价说明;项目相关需求规格说明书;项目建设内容及调研、论证情况说明;项目相关审核报告(如有);项目绩效目标表或预期绩效报告;项目过程管理与风险控制相关材料;其他相关资料。


初步设计概(预)算审计常见问题与表现形式


1.未严格履行立项手续:申报资料不完整,缺少上级审批资料等;未进行专家论证,需求不清晰;未履行立项审批流程。可通过加强信息互通机制改善信息透明度和审批流程。

2.项目内容与批复任务不符:概算内容与批复任务书不符;建设单位编制能力不足,概(预)算设计与项目核心内容匹配度低,资料不全。

3.项目方案可行性差:咨询设计与承建主体未分离;第三方编制的概(预)算与项目单位匹配度差,建设单位未充分论证,存在低级错误及基础问题。

4.内部控制不健全:建设单位对概(预)算设计环节内控不足,方案编制方为利益高估冒算,导致概(预)算价格虚高。

5.概(预)算不准确:图纸、工程量等计算不准;施工图与现场不符;工程量及计价等存在错误;部分费用计算或套用标准缺乏依据,导致费用畸高。

6.经费预算相关问题:经费预算来源未落实、超概算,项目预算不科学且缺少审核。

针对上述问题,可通过以下措施解决: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方案需符合集约化建设要求,严格论证新建内容必要性,杜绝重复建设和非必要建设,从源头提升方案可行性、避免概(预)算不合理支出;

通过安全可控的数据共享机制,打通跨部门信息壁垒,实现批复要求、设计方案、概算内容与历史数据的实时比对与智能核验,提升需求匹配度并自动预警低级错误;

严格实施网络与数据安全防护(如强认证、传输加密、操作审计),在保障敏感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共享数据支撑工程量与造价的智能辅助计算,减少虚高和误差,并通过平台权限隔离强制设计与承建分离;同时,平台关联预算与经费来源,实现联动审核与超概算自动预警,从源头提升预算科学性。


总结


初步设计概(预)算审计是大型信息化建设项目前期的关键保障。它通过合规性、完整性、合理性等多维度审查,结合现场踏勘、市场调查等方法,能有效把控项目造价与规模。对于定制软件开发、运维等特殊类别,针对性的审计要点可确保费用测算精准。同时,明确所需资料和常见问题,为审计工作提供清晰指引。做好该审计阶段工作,既能从源头控制投资风险、提高资金效益,也能推动项目各环节规范运作,为项目顺利实施筑牢基础。

二维码
添加微信咨询
TOP
注册即用的智能评估工具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