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0-23 09:33:49
GB/T 28035-2011《软件系统验收规范》是我国软件领域的重要国家标准,于2011年10月31日发布、2012年2月1日实施,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归口管理。该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规则起草,明确了软件系统验收的基本要求与全流程,适用于各类软件系统的验收过程,配置项或子系统验收可参照执行,为需方与开发方的验收活动提供了统一、规范的技术依据,有效保障软件系统质量与交付合规性。此前,我们已经收集整理了结算审计资料收集清单,其中验收阶段的软件验收一般需要的资料清单详见附录。以下从多个维度对本标准进行详细解读:
一、总则
(一)软件系统验收依据
验收依据以合同或验收双方约定的文档为核心,包括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软件总体设计、软件设计方案等;同时需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如GB/T 8566-2007《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 15532-2008《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等。
(二)软件系统验收条件
软件系统需满足三项核心要求方可启动验收:
1、被验收软件系统已按GB/T 8566-2007《软件生存周期过程》完成系统合格性测试并通过评审;
2、合同或约定文档规定的各类文档齐全且通过评审;
3、软件系统已纳入配置管理,实现有效控制。
(三)软件系统验收相关方及其职责
验收涉及需方、验收组织、开发方三方,职责划分明确:
1、需方:负责组织验收,包括审批验收申请、指定/成立验收组织、审批验收计划,最终依据评审结论决定是否接收系统。
2、验收组织:由需方指定/委托,通常含需方代表、用户代表、领域专家及测试专家,负责制定验收计划、实施验收测试/审查/评审,并出具评审结论。
3、开发方:提出验收申请,提供软件系统(程序、文档、数据),配合验收工作,承担验收保障职责;
补充要求:各方需遵守验收保密承诺。
(四)软件系统验收流程
验收流程遵循固定逻辑,共8个关键步骤:
1、开发方提交验收申请;
2、需方检查申请,符合条件则批复并成立验收组织;
3、验收组织制定验收计划;
4、需方审批验收计划;
5、验收组织开展验收测试与验收审查;
6、验收组织进行验收评审;
7、验收组织形成验收报告;
8、若验收未通过,按流程处置(如缺陷整改后重新申请)。
软件系统验收流程图如下:
二、软件系统验收详细要求
(一)软件系统验收申请
1、申请提交:开发方向需方提交《软件系统验收申请表》,需包含系统名称、任务来源、功能性能、研制/测试/配置管理情况等核心信息;含现货软件的系统需额外补充现货软件的名称、用途、文档清单等,申请表需开发方负责人签字;
2、申请审批:需方审查申请是否符合“验收依据”与“验收条件”,符合则批准,不符合则退回并说明原因。
(二)开发方应提交的资料
1、定制开发系统:在提交软件系统验收申请表时,提交合格性测试报告及评审结论、合同约定的文档清单与软件产品清单等;
需要补充的是,在实际验收场景中,很多地区会依据本国家标准开展软件费用结算审计或结算审核工作。具体核算规则通常为:合同范围之内的软件功能点,按合同约定单价进行结算;合同范围以外的内容,需按功能点重新组价核算。
其中,软件功能点的测算可依托“软件造价喵”实现功能点自动识别。作为国内首个公开注册使用的软件造价AI评估工具,软件造价喵接入deepseek、智谱、通义千问、kimi、百度文心等国内主流AI大模型,只需上传需求文档并选择对应地方或行业标准,即可一键完成功能点计数和软件价格估值。
2、含现货软件的系统:在提交软件系统验收申请表时,还应提供现货软件及其他软件的产品规格说明,以及合同等文件规定的文档清单和软件产品清单等;
3、提交时机:开发方在收到申请批准通知后,及时向需方交付软件系统及相关文档。
(三)软件系统验收计划
1、计划内容:需明确验收目的、内容、技术条件、方法、进度、人员组成、验收准则,且需结合软件系统的“完整性级别”(参考GB/T 18492-2001《信息技术 系统及软件完整性级别》)制定;
2、计划实施:需经验收组织与开发方协商一致,再由需方审批后执行;
3、验收准则:由需方提出(征求开发方意见后确定),核心包括系统符合合同功能/非功能要求、文档齐全且符合GB/T 8567-2006《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文档间/程序与文档一致、错误总数不超约定值;高完整性级别(A、B级)系统需额外通过功能与性能强度测试。
(四)软件系统验收组织
1、组建时机:需方批复验收申请后成立;
2、人员构成:含需方代表、用户代表、相关领域专家、测试专家,通常分为验收测试组(独立于开发方)与验收评审组(5人及以上单数),可根据需求增设验收审查组;
3、核心任务:制定验收测试/审查计划、实施验收测试/审查、开展验收评审。
(五)软件系统验收测试和验收审查
1、基本要求:两者为评审前的核心检查工作,均由验收组织实施;验收测试可委托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机构(A、B级高完整性系统必须委托第三方),且需符合GB/T 15532-2008《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要求;
2、实施步骤:
(1)制定测试/审查计划并作好审查准备
(2)执行测试/审查并建立完整的验收测试记录和验收审查记录
(3)编写《验收测试报告》与《验收审查报告》
3、测试内容:基础为检查功能与非功能要求;A、B级系统需加测功能/性能强度测试;A级系统需额外进行双方商定的特殊测试(如可靠性测试);
4、审查内容:重点检查文档的齐套性、完整性、一致性,以及与合同和相关标准的符合性。
(六)软件系统验收评审
1、评审时机:完成验收测试与审查后启动;
2、评审形式:以会议评审为主,可结合现场评审或双方认可的其他形式;
3、通过准则:需同时满足“通过验收测试”“通过验收审查”“符合验收准则”三项条件;
4、评审程序:审查测试/审查报告→按准则表决→出具评审结论;
5、评审结论:分为“通过”与“不通过”——A、B级系统需评审成员一致同意,其他系统需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
6、验收报告:评审后填写《软件系统验收报告》,包含验收依据、过程、结论、表决情况等,需评审负责人签字、全体成员署名,最终提交需方与开发方。
(七)软件系统的最终处置
需方依据验收报告决定是否接收系统;若评审未通过,可按相关程序(如开发方整改缺陷)重新启动验收。
三、对本标准的剪裁
1、一般考虑:需方可根据软件系统的完整性级别,对标准内容(如测试内容)进行适当剪裁,制定符合实际的验收细则;
2、高完整性级别软件:A、B级系统需严格执行本标准,可额外增加特殊要求(如更严格的测试项目)。
四、总结
GB/T 28035-2011《软件系统验收规范》通过明确“总则-详细要求-剪裁规则”的框架,为软件系统验收提供了标准化、可落地的操作指南。其核心价值在于:一是规范了验收全流程,减少需方与开发方的权责争议;二是通过分级要求(如高完整性系统的特殊规定)适配不同风险等级的软件项目;三是强调文档、测试、评审的协同,从流程上保障软件质量。
在实际应用中,各方需严格遵循标准要求,同时结合项目特点合理剪裁,确保验收工作高效、合规,最终实现软件系统的有效交付与应用。
附录:结算审计软件验收所需资料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