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6-23 11:47:41
《信息技术服务监理 第 3 部分:运行维护监理规范》(GB/T 19668.3-2017)是规范运行维护监理服务的国家标准,旨在为运行维护监理的各个阶段和不同类型服务提供明确的要求、内容和要点。以下是对该标准的详细解读:
一、标准整体框架与核心内容
核心定位:规定了运行维护监理的要求、内容和要点,覆盖基础设施、软件、数据、信息安全四类运行维护服务。
适用场景:监理服务组织建立能力体系、评估自身能力;需方、供方和监理机构在招标、实施、评估阶段的服务依据;需方选择监理单位的评价标准。
二、运行维护监理阶段划分与要求
(一)招标阶段
监理要求
协助需方明确运维需求、编制招标文件、签署合同及服务级别协议(SLA)。
监理内容
需求管理:编制监理规划,协助需方确定运维任务和服务标准。
招标管理:参与招标文件编制、答疑和评标,提出监理意见。
合同管理:审核合同条款和 SLA,管理招标文档,明确供方接受监理的条款。
监理要点
需求审核:确保需求符合行业标准,建立沟通协调机制。
招标文件审核:重点关注技术要求、服务级别、投标资质、评标标准的合理性。
合同与 SLA 审核:明确服务期限、范围、考核机制及奖惩条款。
输出文档
监理规划、需求研讨会纪要、招标答疑纪要、合同 / SLA 评审意见等。
(二)实施阶段
监理要求
对供方的运维活动进行质量、进度、投资、安全控制,管理合同、文档、配置、应急和效能,协调各方关系。
监理内容(核心控制维度)
质量控制:督促供方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抽查巡检记录、备品备件,考核服务质量。
进度控制:审核运维计划,设置关键检查点,修正进度偏差。
投资控制:评审技术方案的经济性,审核付款申请和索赔金额。
安全控制:评审安全保障方案,督促安全操作规范执行和安全教育。
其他管理:合同变更处理、文档归档、配置项管理、应急预案审核、效能考核体系建立。
监理要点(以质量控制为例)
督促供方建立质量保障计划、流程和资源保障(如人员资质、工具设备);监督服务流程执行与成果验收,重点控制关键操作事件;检查巡检安排、备品备件合规性,评审测试计划和文档质量。
输出文档
监理细则、会议纪要、周报 / 月报、文档评审意见、绩效考核报告等。
(三)评估阶段
监理要求
协助需方评估运维对象效果,对服务交付过程、结果及管理工作进行验收。
监理内容
效果评估:调查基础设施、软件、数据、信息安全的运行性能。
验收与评估:审核验收申请和方案,开展绩效考核,形成评估报告,协助验收。
监理要点
验收方案审核:确认验收标准、内容与合同一致性,检查服务成果和文档。
评估报告编制:基于绩效考核结果,评估日常管理、故障处理、用户满意度等维度,提出改进建议。
输出文档
监理意见、验收记录、评估报告、费用支付意见、监理工作总结等。
三、各类运行维护服务的监理要点
(一)基础设施类
涵盖范围: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系统软件等基础环境。
监理重点
例行操作:监督监控的持续性、备份的计划性和记录完整性。
响应支持:检查故障处理与 SLA 的符合性,督促建立故障知识库。
优化改善:审核优化方案的目标、风险预案和回退机制。
(二)软件类
涵盖范围:通用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如企业管理软件、工业控制软件)。
监理重点
例行操作:监督巡检、缺陷管理、版本管理的规范性,跟踪系统恢复过程。
响应支持:审核故障处理的及时性和文档准确性,要求建立诊断知识库。
(三)数据类
涵盖范围:结构化数据(如数据库)、非结构化数据(如文件)。
监理重点
例行操作:监督数据备份、迁移、销毁的合规性,审核备份计划的安全性。
响应支持:跟踪数据恢复、变更的流程,要求建立问题管理表。
(四)信息安全类
涵盖范围:安全咨询、安全实施(如加固、监控)、安全培训。
监理重点
例行操作:督促安全巡检、风险评估、渗透测试的定期执行。
响应支持:全程跟踪安全事件处理,审核应急方案和分析报告。
四、标准应用价值
规范化管理:为运维监理全流程提供标准化框架,减少服务纠纷。
风险控制:通过分阶段监理要点,确保质量、进度、安全等目标可控。
能力提升:帮助监理机构建立专业服务体系,辅助需方选择优质供方。
行业协同:统一术语和流程,促进需方、供方、监理机构的高效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