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培训赋能中心 / 预算标准解读 / 《数据安全技术 政务数据处理安全要求》(GB/T 45396-2025)-标准解读系列
《数据安全技术 政务数据处理安全要求》(GB/T 45396-2025)-标准解读系列
更新时间:2025-06-20 09:00:00

《数据安全技术 政务数据处理安全要求》(GB/T 45396-2025)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 2025 3 28 日发布,2025 10 1 日正式实施是规范政务数据处理安全的重要国家标准,旨在保障政务数据在全生命周期中的安全性与合规性。以下从标准定位、核心框架、关键要求及合规评估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一、标准定位

适用范围:适用于政务部门、技术支撑机构的政务数据处理活动,以及主管部门、第三方机构的监督管理与评估

核心目标建立政务数据处理安全框架,明确安全制度规范、技术防护与运行管理要求,防范数据安全风险,保护个人信息与国家数据安全。

二、标准核心内容解析

(一)政务数据处理安全框架

标准提出 “三位一体” 的安全框架,由安全制度规范、安全技术防护和安全运行管理三大体系构成,基于政务数据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形成全方位防护体系。

安全制度规范:从组织保障、制度体系、委托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建立管理要求。

安全技术防护:针对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等全生命周期环节提出技术措施。

安全运行管理:覆盖基础环境、合规评估、风险监测、应急处置等运营流程。

(二)安全制度规范要求

1. 组织保障

安全组织架构:建立包含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协作层和监督层的五级架构,明确 “谁管理谁负责” 原则,数据安全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各层级职责:

决策层:制定安全方针、发布管理制度、协调资源。

管理层:统筹安全规划、建立制度、管理受托方。

监督层:审计安全措施执行、监督受托方合规性。

2. 制度体系

全流程制度覆盖:建立数据收集、存储、使用等全流程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分类分级细则、资产管理规范、个人信息保护要求等。

合规要求:涉及行政许可、国家安全审查、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密码应用安全等法定要求。

3. 委托管理

受托方管理:委托方需通过批准程序选择受托方,签订合同明确数据处理权限和保护责任,监督其履行义务;受托方需建立安全组织、人员管理制度,未经授权不得访问或使用数据。

审计与整改:委托方定期对受托方进行安全审计,受托方需提交合规评估和风险评估报告。

4. 个人信息保护

处理原则:遵循合法、正当、最小必要原则,收集个人信息需明确告知目的并取得同意,提供撤回同意机制。

第三方责任:涉及第三方收集的个人信息,需与第三方同步数据并保障主体权利。

(三)安全技术防护要求

1. 数据全生命周期技术措施

数据收集:具备分类分级、加密、数据源身份鉴别、完整性校验及超限告警能力。

数据存储:按类别和级别实施安全隔离、加密、脱敏,基于密码技术保障机密性和完整性。

数据使用与加工:采用细粒度访问控制、接口安全策略,对个人信息分析需降低泄露风险,支持密文计算和脱敏处理。

数据传输与提供:部署安全通道,采用加密和完整性保护,根据共享方式(文件、基础设施、移动媒体等)实施差异化安全措施。

数据公开与销毁:公开前检查内容,建立溯源能力;销毁需采用不可逆删除机制,明确物理和逻辑删除方法。

(四)安全运行管理要求

基础环境:政务数据基础设施部署于政务外网,定期开展漏洞扫描和攻防演练,限制最高管理权限。

数据处理操作:确保数据境内存储,定期复核数据接口有效性,建立算法安全评估和生成式 AI 训练数据安全管理机制。

风险与应急管理:定期开展合规评估、风险评估和风险监测,建设态势感知平台,建立预警通报和应急处置机制。

社会监督:建立投诉举报渠道,公开处理进度和结果,保障公众参与监督。

三、合规评估与实施要点

(一)合规评估方法与指标

评估框架:从安全制度规范、技术防护、运行管理三个维度,采用人员访谈、文档查验、安全核查、技术验证等方法,开展差距分析。

量化评价:总分 100 分,70 分以上且无高危指标不符合项为合格;高危指标(如未建立安全组织、未实施数据分类分级等)不符合将直接判定不合格。

(二)实施建议

政务部门:对照标准完善组织架构和制度体系,加强人员培训,落实数据分类分级和全流程技术防护措施,定期开展合规自评

技术支撑机构:在系统设计、建设和运维中融入安全技术要求,如数据加密、访问控制、日志审计等,配合委托方完成安全审计和整改。

监管与第三方机构:依据标准开展监督管理和评估认证,重点关注高危指标合规性,推动政务数据安全能力提升。

四、标准价值与影响

统一性与规范性:为政务数据处理提供全国统一的安全标准,解决当前管理分散、技术要求不明确的问题。

风险防控:通过全生命周期安全措施,降低政务数据泄露、篡改、滥用等风险,保障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安全。

合规衔接:与《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深度衔接,为监管提供技术依据。

产业推动:引导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针对政务场景优化,促进政务数据安全产业规范化发展。

二维码
添加微信咨询
TOP
注册即用的智能评估工具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