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培训赋能中心 / 预算标准解读 /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第 6 部分:技术管理要求》(GB/T 21063.6-2007)标准解读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第 6 部分:技术管理要求》(GB/T 21063.6-2007)标准解读
更新时间:2025-06-30 09:30:04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6 部分:技术管理要求》(GB/T 21063.6-2007)是规范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技术管理的国家标准,本文从以下多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一、基本信息

标准属于 GB/T 21063 系列标准的第 6 部分,该系列标准聚焦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其他部分涵盖总体框架、技术要求、核心元数据等。其他部分标准解读详见前几期。(该部分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1-5部分的标准解读)

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7年9月10日发布,2008年3月1日实施。

二、核心内容解读

(一)范围与适用对象

规定内容:明确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管理要求总体架构、管理角色职责以及目录体系建立活动的技术管理要求。

适用场景:适用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使用对象:包括提供者、使用者、管理者及其他相关人员。

(二)管理架构与角色职责

总体管理架构包含 3 个角色(提供者、管理者、使用者)和 6 项活动(规划、编目、注册、管理、服务、使用),各角色与活动的关系如文件中的图 1 所示,形成协同管理体系。

角色具体职责包括三个部分,提供者:负责本部门政务信息资源的编目、设置使用权限、向管理者注册及更新目录内容,同时提供资源定位。

管理者:管理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负责目录的注册、发布、维护与查询服务。

使用者: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获取的信息内容。

(三)管理环节与活动要求

image.png

(四)组织管制度建设

为确保目录体系持续运行,需建立以下制度:

明确管理者的负责机构制定信息共享管理办法,明确共享内容建立日常运行制度,例如机房管理、数据备份等监控系统运行,制定应急恢复方案并定期分析数据采取技术措施保障信息与系统安全。

三、文件意义与价值

标准化管理:为政务信息资源的编目、注册、服务等环节提供统一技术管理规范,促进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整合。

明确权责:清晰划分提供者、管理者、使用者的职责,保障目录体系的有序建设与运行。

安全与可持续性:通过组织管理制度与技术措施,确保政务信息资源的安全使用和系统的持续服务。


二维码
添加微信咨询
TOP
注册即用的智能评估工具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