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6-30 09:26:15
内部审计作为组织自我监督与完善的关键机制,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目标的实现。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24 年 7 月 31 日发布并实施的团体标准《内部审计质量评估》(TCIIAS 0001-2024)为科学、规范地评估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了权威指引,对于提升内部审计公信力、推动内部审计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从标准的重点、核心内容、实施流程、评估体系等方面展开深入解读,带您全面了解这一标准的精髓所在。
定位与价值:作为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团体标准,其旨在规范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提升内部审计公信力,是内部审计职业成熟的重要标志。
核心框架:涵盖评估原则、方法、内容、流程、标准体系及报告等全链条要求,形成 “原则 - 实施 - 管理 - 评价” 的闭环体系。
关键创新:明确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的双轨模式,以外部评估为基准范例,内部评估可参照执行,兼顾灵活性与规范性。
1.核心术语界定
内部审计:独立、客观地确认和咨询活动,通过审查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促进组织治理完善与价值增长。
质量评估:以《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为基准,对审计工作进行独立检查与客观评价,包括内部评估(组织内部实施)和外部评估(第三方机构实施)。
2.七大评估原则
1)独立性:评估组独立于被评估组织,避免利益冲突。
2)客观性:以事实和准则为依据,实事求是。
3)全面性:覆盖评估年度内审计全面工作。
4)一致性:统一评估标准,保证结果可比。
5)重要性:聚焦重点项目与关键领域。
6)实质重于形式:结合行业特性选择评估方法。
7)保密性:对商业秘密与评估结果严格保密。
1.方法与内容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现场查阅文档等多维度手段。包括准则遵循情况、组织架构合理性、审计治理规范性、工具技术适用性、人员胜任能力、利益相关方满意度及价值创造成效等七大方面。
2.管理与流程
工作管理:组织需制定评估制度和程序,定期开展评估,内部评估由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等部门人员组成评估组实施,外部评估需聘请独立第三方机构。评估结果可作为考核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相关决策的依据。
前期准备阶段:签订评估协议和保密协议,明确评估目标、范围、时间、人员等。组建评估组,成员需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专业资格(如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丰富经验(从事审计相关工作六年以上),且至少有一名成员熟悉被评估组织所在行业。组长需具备大型企事业单位或咨询机构负责人经历。
非现场实施阶段:收集文件和资料,确定资料清单和调查问卷内容,要求被评估组织反馈。查阅了解基本情况,与被评估组织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沟通,确认评估人员无利益冲突。编制评估工作方案,基于被评估组织的治理、经营管理等情况,结合评估目标和重要性原则制定。汇总分析调查问卷结果,编制工作底稿,反馈汇总结果。
现场实施阶段:召开进场会,介绍评估工作方案和进展。实施现场评估,通过访谈、补充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核查内部审计治理、管理、人员能力及业务流程的符合性,编制工作底稿。汇总分析评估结果,形成整体得分、意见和建议。与被评估组织交换初步评估结果意见。
出具评估报告阶段:现场评估结束后 20 个工作日内完成初稿,征求意见后形成定稿并送达被评估组织。
1.四维评估标准体系
涵盖内部审计治理(26 分)、人员(12 分)、管理(33 分)、业务流程(29 分) 四大类别,包含 20 个评估要素与 37 个评估要点。
示例:治理层面关注独立性、与决策层的关系;业务流程层面关注审计方案、证据、报告及后续审计等环节。
2.评估结论分级
AAA 级(≥90 分):全面遵循准则,高效实现审计目标。
AA 级(80-89 分):总体遵循准则,存在少量改进空间。
A 级(60-79 分):部分遵循准则,需重大改进。
不合格(<60 分):未遵循准则,未实现审计目标。
1.评估报告结构
包括标题、主送单位、正文(评估概要、依据、过程、结果)、附件、出具单位及日期,需规范格式与内容要素。
2.配套工具
含资料清单、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工作底稿、得分汇总表及报告模板等,具体可参考协会出版的操作指引。
1.提升内部审计质量:通过规范评估流程和标准,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符合准则要求,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公信力。
2.促进组织治理:帮助组织发现内部审计工作中的不足,改进内部审计职能,进而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3.推动行业发展:为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提供统一的标准和方法,推动内部审计职业的规范化和成熟化发展。
标准通过构建内部与外部评估结合的双轨模式,对评估全流程各环节进行规范化设计,以内部审计治理、人员、管理、业务流程为四维评估体系,通过量化分级结论实现评估结果可视化,为审计考核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审计质量持续改进,成为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的重要支撑。